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耶利米書第四章

 

14. 真心回轉的展望

  如果百姓真心悔改的話,神應許將履行古時的西乃之約。

  12. 神關切的是拜偶像的以色列,是否真誠持久地悔改,而此章開宗明義便表明,三2125所陳述的光景只是期望而非事實。除非他們棄絕從前背道的惡行且誠心悔改,否則便不能重返故土。可憎的(偶像),一詞見於何西阿書九10,亦被耶利米和以西結用來描述異教神祇及其相關之儀式。神在西乃之約中所表現的不變的愛,必須由悔改的子民以同樣的忠實來回應。基督徒亦被要求有同樣的忠實(參:林前十五58;彼前五9,等等)。以色列人因此必須憑誠實公平公義,指著永生的神另起新誓,以示真誠悔改。他們必須誠心起誓,否則便是褻瀆神,而這樣的起誓亦等於是重續西乃之約的應許。在此基礎上,神承諾履行那古老的西乃之約,也於是將再使用祂的子民把福音傳到萬邦,因為列國將藉著以色列而稱自己為有福(參:創十八18;賽二3,六十五16)。

  3. 馬索拉經文指出,所有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均被要求要悔改。這必須是個人的決定,而非像贖罪日的宗教儀式,是大家共同進行的。這種對個人信仰經歷的強調,是新約神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約中,為罪悔改以及接受基督做救主,完全都是個人的決定和行動。耶利米要求開墾荒地,其實就是堅持去除那拜偶像的堅硬外層,好露出較為柔軟、較有反應的那一面(參:何十12;更完整的意思見:結十八31)。若將悔改的種子撒在不適合的土地,結果不過白費力氣。農夫之所以任地荒蕪,不加開墾,部分的原因是為要清除雜草。如果撒種在荊棘中,荊棘會把它擠住,以致無法結實,基督用比喻將這道理闡述得十分透徹(太十三722;可四718;路八714)。

  4. 此處所用的意象有些不同,但信息仍然未變。人們必須去除心裡堅硬的贅疣,這贅疣長久以來,一直攔阻神的話語在他們心裡生根(參:申十16)。割禮是神和人之約的印證,依照23節,這種奉獻給主的決定,完全是個人的。陽皮NEB 將此詞省略;和合:污穢)象徵罪惡深重的本性,帶著所有與生俱來的情慾和色慾。這「舊人」或「體貼肉體的心」(羅六6,八7AV),在屬基督的人的生命裡,絕不可有一席之地(羅八1013)。猶太人認為身體主要的器官各有其情感的功能,其中,掌管意志、智慧以及有目標的行動。因此先知呼求心的改變,就是籲請作出靈性上的回轉。以色列人若真心悔改,則神必延續前約,但若他們對此呼求嗤之以鼻,便會有嚴重的後果。耶利米在此以「神的忿怒……如火著起」、以及「無人能以熄滅」來表明輕忽神呼求的下場。故而,內心的潔淨是避開被火毀滅的惟一選擇,這亦是新約思想的顯要主題(參:太十三4250,二十五41;林前三13,等等)。

522. 將降臨猶大的審判

  耶利米清楚知道將有外患來侵(518節),所以呼籲南國悔改及靈裡更新。

  56. 當未指名的外患大舉來侵時,全國都驚慌不安,且百姓均被警告要退至堅固的城中以策安全。先知在此以神來之筆將當時的混亂和危險反映出來。由於耶利米知道將有外患來侵,故而他再三強調認罪悔改和靈裡更新。吹角的目的在於昭告極大的危險(參:摩三6)。既然猶大全國顯然無意悔改,耶利米只得宣告大禍臨頭。他以有力的詩歌式文字,敘述當敵軍的奇襲席捲猶大全地時的驚恐。事實上,外患來犯所帶來的毀滅,已經從北方發出(參:耶一14)。

  7. 此處獅子可能表示亞述和巴比倫兩者為列國殘暴的毀壞者。在公元前六世紀,也就是亞述藝術登峰造極時的浮雕作品中,獅子被描繪成十分優雅的動物。而從古巴比倫遊行大街發現的搪瓷獅子亦相當精美。這掠奪者已經開拔(NEB拔營),在使地荒涼之前,絕不罷休。聖經亦用類似的文字形容基督徒屬靈的仇敵(彼前五8),要成功地抵擋牠,惟有靠堅固的信心,這正是公元前六世紀的猶大所明顯欠缺的。

  810. 一個無心悔改的國家不能奢望逃過既定的命運,因為它已屢次對神的恩典嗤之以鼻。基督救贖的信息亦具有這一層面(參:來二3),因為無論是猶大或是拒不接受救恩的人,都必將哀哭切齒(太十三42,二十二13,等等)。敵人的來犯將完全瓦解士氣,拉吉出土的瓦片文對此情形有所記載。所有的領導階層均將崩潰,因為他們對和平及安全的期望完全錯誤,而這虛妄的安全感,是由支持祭司和統治階層的假先知所鼓動。耶利米此刻可清楚看到,百姓真是被徹底蠱惑,且他們很快就會得知驚人的真相。先知於是抗議神在這樣的危機中任由百姓受欺哄,但他亦明白神自有祂的見證人。依照西乃之約,神不能強迫人相信或順服。背道的猶大既侮蔑西乃之約,耶利米了解神除了懲罰她之外,別無選擇。這樣,他們便會順從神的旨意,就像道成肉身的基督,尊重父的計畫一樣(參:來五8)。

  1112. 一股熱風──亦即自沙漠吹來的焚風──在此成為毀滅的暗喻。當它橫掃時,所有的草木盡都枯萎,且讓人感到生命實在令人不堪忍受。我的眾民AVRVRSV)在馬索拉經文作女兒/人民,而這兩個名詞是並置的同位語。耶利米以這種不尋常的用語,表達了神和以色列的關係。颳來的熱風對收割時的簸揚者來說,比他們所需的和風猛烈得太多。這是神嚴厲審判的氣息,它將一視同仁地臨到好人和壞人身上。

  1315. 神藉以懲罰猶大的工具就像險惡的雲一樣,逐步逼近(參:珥二2),它挾帶著無數的軍隊,讓人絕無存活的可能。敵軍在以西結書三十八16被比擬為密雲;在以賽亞書五28,六十六15被喻為旋風;而哈巴谷書一8則將敵軍比作鷹(NEB禿鷹)。43 如果耶路撒冷想要得救,就必須洗淨一切的罪惡,亦即徹底改變自己的道德和行為。全國上下均需悔改,聖殿亦需潔淨,因為天父的殿已成了賊窩(參:太二十一13;可十一17)。既然神預言的懲罰,只有當人們繼續背道時才會降臨,故而猶大悔改得醫治為時尚未太晚,這也顯示了毀滅的預言事實上是有條件的。將要降臨的大災禍,會從地的北界傳來(參申三十四1),一直到距耶路撒冷北面僅十哩之處,都會聽到回聲。現在神已經給猶大充分的警告,而15節的動詞亦清楚說明災禍的緊急。傳揚危險,只是把它當作一則消息宣佈;而報告,則是強有力地公布,以致所有的人都必須注意。

  1617. 已有公開的聲明宣佈這些圍攻者RSV;馬索拉:守望者;和合:探望的人)將在猶大部署軍隊,咆哮著要吞吃猶大人的血肉。他們勝利的呼喊,很快便會響徹被毀壞的各城市,而敵軍的帳棚也會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設立。這些帳棚將如牧羊人和看守田園的人為保護他們的羊群或農作物而設立的小棚子或遮蔽處。和看守……的17節)相關的動詞,亦見於撒母耳記下十一16,用以形容圍攻城市。

  18. 耶利米深深體認國人的痛苦,他的愛國情操也藉此表露無遺。他之所以能如此熱切、勇敢、客觀地宣告他所預見的災禍,完全是出於對祖國的摯愛。此處他已適切地指出,災禍的責任該由誰來擔負。坦承不幸的發生完全是自己的過錯,會使痛苦加劇;與此對比的是人無辜受苦時所操練的忍耐。為後者這種受苦而忍耐,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基督的受死便完全體現了這種忍耐(彼前二20)。

  1921. 耶利米的感情再也無法自持,他以深切的哀傷呼喊出毀滅的前景。AV 的「肺腑」,在 RSV 作「我的悲痛」。猶太人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是感情的所在;而現代的心身醫學研究,亦同樣將內臟描述為「整個感情系統的共鳴板」。44 AV 作「我心之處」,馬索拉經文作「我心的圍牆」,而 NEB 則是「我心的悸動」(和合本將此句與下一句合譯為「我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馬索拉經文中的我心在我裡面呻吟hmh),便指出先知的身體狀況在震驚之餘,極為焦躁不安。而先知此刻的感受,很快就會成為全國共同的經歷。(動詞 hmh 亦出現於聖經他處,見:詩五十九6;賽十六11,十七12,五十九11;耶五22,四十八36)災禍將一個個接踵而至。以色列人將無所遁逃,因為一切均將在瞬時間被毀壞殆盡,就像遭火焚燒一樣。先知不禁急切地想知道,他還能忍受這種情感的煎熬到幾時。因為他必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同胞,像潮水般逃命至堅固的城邑,並因警告的角聲吹起而戰慄,而他明白這角聲必會響起。

  22. 令人不勝恐懼的原因,是無知加上愚昧。如果這種愚昧無知繼續下去,他們便會遭到應得的適切處罰。神的子民已十分乖張,以致他們僅僅擁有行惡的伎倆。

 

43 禿鷹和老鷹關係密切,只是它們爪子較不鋒利且通常頭上無毛。馬索拉經文所用的 nes%er,其實就是現已絕跡的東部閃語的 nas%ru

44 有關這類研究的詳細資料,見 F. Dunbar, Emotions and Bodily Changes (1954). 如欲了解同一作者較非學術性的著述,見 Mind and Bod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47).

2331. 預告毀滅

  耶利米在此以全書最為壯闊、情感奔放的篇章之一,來描述自己戲劇性的經歷,亦即看見神的忿怒朝猶大傾倒的異象。

  23. 神給猶大的審判十分嚴厲(2328節),讓耶利米不覺想到太古時的空虛混沌(創一2),不同之處在於彼時被造為「好」的,如今在神的面前將成為荒涼。這段描述是整本舊約同類篇章中最為戲劇化的。因以色列背道而導致的毀滅,使地遭毀壞,而天也在哀傷中變得無光(參:賽二十四10,三十四11)。耶利米觀看到的景象,就像神審判的那日一樣(參:賽十三10;珥二10,三15;摩八9,等等)。那日已帶著令人恐懼戰兢的一切來到,使得天空的發光體黯然無光,而地亦回復到神創造之前的原始荒蕪(參:彼後三10)。

  2425. 宇宙間混亂不安,地面上亦起了大變動。象徵穩定及力量的大山,此刻正因神到臨的威儀而軟弱顫抖。人們早已逃匿得無影無蹤,連動物中在全地分佈最廣的鳥類,亦早就銷聲匿跡。

  26. 全地的孤寂和荒涼,一旦和早先地的肥美(參二7)相比,對照就更為鮮明。大多數的英譯本均省略了荒地之前的定冠詞,此定冠詞將此刻的景象和某些荒地相比擬,諸如西乃的曠野。神的忿怒雖然總帶有憐憫,但選民利用祂的慈愛已太久,他們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二5)。他們不明白神的忍耐是要領他們悔改(羅二4),於是便命定被神懲罰(羅九22)。在新約之下,耶穌拯救我們脫離神的忿怒(參:帖前一10),靠著祂的血稱義的罪人,將可藉著祂免去神的忿怒(羅五9)。

  2728. 耶利米恐怕熱切的詩歌式神諭,會被當作感性的吟遊詩人非理性的宣洩,遂以莊嚴的散文強調荒涼的信息。雖然毀壞極其嚴重,但神仍然不會將祂的子民毀滅淨盡。這毀滅的預言中仍帶有盼望,這盼望亦見於其他先知書中,即以色列在此痛苦的經歷後,會有餘民留存。然而,神必不後悔,因為無論是毀滅(參:羅二2)或是祝福(參:羅四16;彼後一19),神的話總是安定在天。

  2931. 猶大的百姓聽見敵軍逼近,盡皆逃跑,在樹林和洞穴中躲藏(參賽二19)。近東軍隊早已知道使用弓箭手,且他們的複式亞洲弓,使其成為勢不可當的強敵。45 耶路撒冷的行徑再次受到質疑,在此處被喻為女人的誘騙。在毀壞的當中,先知見到一位女子穿上朱紅衣服,她就像啟示異象中的巴比倫(啟十七4),充滿了可憎之物及淫亂。這是錫安,並非萬惡之家的示拿(參:亞五11),但是錫安此刻持續拜偶像的行徑,正如自甘為妓一樣。在這危急之時,猶大仍擺出妓女之態來勾引敵人,以圖安撫他們。雖然她以諸如銻之類的化妝品來強調眼目之美,卻仍無法獲得她情人們的喜愛。罪的後果無可避免是毀滅和荒涼,因為錫安至今仍在尋求埃及和亞述(參二3334),等情夫來與她通姦,卻不願倚靠她真正的丈夫(參三1)。猶大這種追求情夫的行徑,已使她染上不治之症。先知在此以致命的流產,來比喻國家垂死前的奄奄一息。她痙攣性地伸出雙臂:「救命!殺人的已經殺了我!」猶大就像這水性楊花的女子,現在必須為自己的罪孽付出代價。

 

45 各種古代弓的相關資料,見 Y. 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1963), I, pp. 6ff.

──《丁道爾聖經註釋》